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于11月13至14日在佛山举行。大会传递的教育国际化理念让人耳目一新,如沐春风。本人有幸参加,深受触动,特将这次参会的见闻、思考、启示记录如下:
一、见闻
1.关于“教育国际化”的内涵与意义
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征,是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,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中国的崛起决定了我们要树立大爱胸怀,明确教育要有大格局,要为全人类而读书。教育要和时代紧密结合,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要意识到:生活在哪个时代,就要给孩子以这个时代的教育。中外教育理念的融合、多元文化的交流、教育方法的互补、教育项目的合作,有利于培养全球化优质人才。
2.关于“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”的办学模式
珠三角地区顺应国际化教育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,成立了第一批“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”共三十二所。这些学校着力于“放眼全球,融会中外”的办学理念,引进和融合外文教材和课程,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,开设了诸如“国际课程、科学类校本课程、人文类校本课程、创新实践类校本课程、领袖气质培养类校本课程”等。借鉴外国教学模式,开展诸如“中外文化节”、“海外拓展实践”等特色活动,细化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,如佛山外国语学校提出的每个学生的“十个一”培养工程:“能写一手好字,有一本优秀作文集,掌握一项健身技能,掌握一项艺术技能,精通英语并学一门第二外语,每月读一本经典书籍,每学年做一次班级或校级演讲,组织一次大型活动,经历一次生涯成长(海外)拓展实践,有一项小发明、小制作或写一篇科技论文”。一些学校还设置了“国际部”,聘请外教,通过国际化的校园活动,如欧美亚国家夏令营、交流访问、游学体验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,在升学方面,多途径结合,比如:初中的学生实行双轨制,必须参加统一的中考,高中的学生实行单轨制,通过A-Level国际课程考试,直接报考其他国家的大学。
3.关于“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”的课堂教学模式
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“课堂学习共同体”,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,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,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、成长,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,培养学生主动学习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。
在佛山市实验学校观摩了两节别开生面的课,受益匪浅。科学课《沉与浮》是由外教上的,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,有条不紊的小组实验,学生学得轻松快乐,在自己动手实验中体会浮沉物质的特性。作文课《鸡蛋的奥秘》一课上得灵动精彩,老师设计了“观察与发现——研究与探索——写作指导”几个环节,从“语言基本功、条理、材料、详略、描写、主题”等方面详细有效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,让我们深受启发。
二、思考及启示
观摩示范课、听取了有关实验老师的介绍后,也引发我对“教育国际化”的一些思考。首先,作为一个文化大国,我们要理解“教育国际化”的真正内涵,它不是单向的,而是双向的,既要引进,也要输出,在学习外国文化精华的同时,也要积极向全球传递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其次,教育要国际化,也要本土化、民族化,才不会流于形式,流于表面化。再次,外语教材在内容和形式呈现上会更加灵活、形象、生动,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。这些优点可以为我们所用,但是我们不能丢掉我们自己原来所积淀的教育优势,得理性看待,两者有机结合,在理念和方法上渗透,开发为校本课程,才能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关系。
我区教育近年来受惠教育创强,在硬件设施、校园环境、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“创强”之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抓内涵发展、抓质量提升。这样的背景下,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做好教育改革创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我们可以借鉴“教育国际化”的有关理念和方法,结合我区当前的教学实际,尝试开发“教育国际化”校本课程,探索诸如“双语教学”等课题实验,改革教学方式、学习方式、评价方式、管理方式等,增强学校教研的活力和办学特色。
对于我区小学数学教教研工作,也有若干启发:
一是倾力多元培训,学习交流,及时了解、把握教研动态和前沿信息,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。受本次会议的启发,今后要更加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探索,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,更合理使用“实验探究”、“动手操作”等教学方式,有效促进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,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、扎实有效。二是注重专题引路,发挥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作用。结合我区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,多组织专题教研活动,以“优秀教师课例展示+教研员理论学习组织+全体教师研讨交流”的形式,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以引领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。三是努力搭建平台,加强区域交流,强化普惠教研和智慧服务,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。多渠道探索课改实验方向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创建网络教研平台,借助“龙湖部落”小学数学教师QQ讨论群这个“区、校”二级网上研讨交流平台,对课改热点、难点问题及时答疑解惑,借助此空间使区里老师们共享大量优质资源。
总之,本次佛山之行虽然时间不长,但获益良多,感触殊深。我们在看到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同时,也对“教育国际化”增进了一些了解,对下来如何开展本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,注入新动力,时时鞭策我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。(潘丹彤)